武江法院持续开展“民情夜访”活动 进家门、知民情、解困难、暖人心

作者:朱琴、凌嘉华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08-28  浏览次数:11666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民情夜访”活动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2020年8月25日晚,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法院院领导班子率党员干警到挂点武江北社区继续开展“民情夜访”活动。

带着感情去夜访,让群众心里更敞亮

武江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永华正与党员志愿者巡视创文工作成果,正好走到万安楼,武江北社区书记尹本玲介绍道:“这栋楼看门的邓大姐靠值班工资为生,平时拾废品补贴家用,屋内堆满了各种废品,甚至把废品堆放在通道上,既影响市容市貌,又妨碍别的住户进出,邻里意见很大。”唐永华同志听后认为,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通道被堵塞,将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尽快消除这个隐患,遂立即登门了解相关情况。

邓大姐居住的地方就在万安楼一楼,屋内的灯泡散发的微弱的光亮,唐永华同志要靠手电筒照明才能看清屋内的情况,屋内一片狼藉,废品已经占满了整个屋子,仅能供一人侧身而过。在交谈中得知,邓大姐没有退休金,而她每个月仅有的500元值班工资并不能维持生计,只能到处收卖废品增加收入。唐永华同志觉得邓大姐生活不易,也不是有意将废品堆砌在公共通道,当场协调街道、居委相关同志,寻找合适的政策帮助邓大姐维持生计。同时唐永华同志围绕“和”字主旋律,从居家安全、邻里和谐的角度出发,还列举多个堵塞通道可能引发的恶劣结果,劝说邓大姐清理堆积如山的废品。最终,邓大姐同意两日内自行将公共通道内的废品搬走卖掉,并承诺不再占用通道。

 

带着关怀去夜访,让党群关系更融洽

武江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文正在活动前的碰头会上听闻74岁的潘大叔是一位复员军人,高龄老人独自居住存在一定风险,刘文正同志立即带领党员志愿者走访了解。

“多年前我与前妻离婚了,小孩随前妻生活,已经很久没有联系了。我现在年级大了,身体时常有小毛病,我希望能住进养老院,有人照应安度余生。”潘大叔看着党员志愿者的到来很激动,连忙请大家坐下,并说起自己的往事。志愿者见潘大叔行动不便,又孤身一人居住,便帮忙打扫卫生、擦拭桌椅,将杂物摆放整齐,让潘大叔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

“可由于身边没有家人能在入住养老院时签名担保,所以我一直没有办法住进养老院,同志们可有什么方法帮帮我呢?”说着说着,潘大叔拿出来自己用袋子装好的退伍军人证、职工退休证、房地产权证等,刘文正同志组织志愿者将潘大叔的证件一一拍照存档并做好登记。看着潘大叔殷切的眼神,刘文正同志紧紧握住潘大叔的手,应允道:“我们一定会跟进这件事,安排一位具有丰富经验的民事法官专门负责,在武江区范围内物色合适您的养老院,实地考察后觉得适宜您居住的我们会及时向居委会和您反馈,至于入院的担保人问题,我们也会尽力多方协调,请您放宽心,多保重身体。” 潘大叔听完后眼眶湿润,向刘文正副院长一行连连道谢:“还是党组织好,谢谢同志们的关心!”

 

带着政策去夜访,让工作推进更顺利

还有一组则由武江法院副院长舒粤平带队,化身安全隐患排查员,深入辖区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挨家挨户为居民派发《家庭住宅安全用火倡议书》,根据《家庭住宅火灾隐患自查表》询问居民有关问题并协助填写,提醒居民电器不用时应及时关闭电源,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等,有效提升居民自防自护意识,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时共筑家庭“防火墙”,搭起生命“安全网”。

在排查时,志愿者们碰到一对年迈的老夫妻,离开时再次温馨提醒他们:“老人家要注意厨房里不要堆积杂物和易燃物,以免引发火灾;及时请专业人员更换老化电器设备和线路,消除屋内安全隐患。”并把供电、燃气、自来水公司的服务电话逐一写在纸上交给老人家收好。

“作为党员志愿者,我愿意带头做好家庭住宅安全用火和安全用火宣传,让更多居民了解防火知识,排查自家用火隐患,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舒粤平同志说道。

 

武江法院开展“民情夜访”活动,党员志愿者利用夜间入户走访,坚持零距离、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笑容挂脸上、满意在心里